发布日期:2025-02-04 22:52 点击次数:90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赫鲁晓夫黯然下台,苏联开始了勃列日涅夫时代。
为了努力缓和中苏关系,毛主席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力图打破僵局。但勃列日涅夫继续了赫鲁晓夫的“仇华”政策,拒绝了周总理伸出的橄榄枝。
1969年3月,珍宝岛上风烟四起,这次,苏联人吃了大亏。甚至连最新式的主战坦克T—62也被中国军队缴获了一辆,成为苏军入侵的铁证。
气急败坏的勃列日涅夫大发雷霆,苏军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被撤职,代替他的是一苏联驻欧洲导弹部队的副司令。同时,苏军大批导弹部队向中蒙、中苏边境集结,风雨欲来风满楼。
8月28日,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刊登了一条醒目的消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石破天惊,一文激起浪千重。
文中透露,苏联欲对中国西昌、酒泉、罗布泊核实验基地和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周恩来以一贯的严谨,立即在中南海五承殿里召集聂荣臻、陈毅、叶剑英等元帅商讨应对措施,同时评估这条消息的真实性。陈毅元帅提出我们应该与美国缓和关系,遏制苏联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增加我们的安全系数,还可以趁机发展经济。
尽管外国舆论一致认为如果苏联发起对中国的战争,那么“苏联将陷入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会象海绵一样把苏联吸干”,但对我们来说,这个代价太大了!
前不久,苏军刚刚入侵了同为社会主义的捷克斯洛伐克,并颠覆了其政权,扶植了傀儡政府,
世上几乎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
元帅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从各方面来看,这条消息是比较真实的。此时的中苏边境,已经集结了55个精锐步兵师、10个坦克师、4个空军团,12个战役火箭师!最主要的是,最高指挥权就操在这个火箭军司令手中,妥妥的百万精锐!而苏军的火箭和中程导弹,几乎能覆盖中国全境。
周恩来拿着会议记录,急匆匆的奔向游泳池。毛主席倒不像周总理那样紧张,看到总理后,他停止了“中流击水”,披着浴巾坐了下来,一脸悠闲的看着周总理,顺手拿起一支烟。
听了总理的汇报,毛主席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书本,那是一本线装的《明史》。
“恩来啊,你看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有贡献的人,他对朱元璋提出了九字定江山—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周总理听了,双目忽然一亮:“哦?”
“恩来,坐下说话。”毛主席看到总理还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指了指旁边的凳子。
“就听陈老总的,我们也把美国人拉进来。让他们也趟趟浑水不好么?我也用九个字对付核大战。”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周总理豁然开朗:好,不称霸,让美国放心。我们不会填补他们撤出越南留下的真空。
毛主席意犹未尽:“把美国人也拖进来,我倒想看看这个勃列日涅夫有没有胆量去摸那个核按钮!”
“当然,光这样被动也不行!不就是想打核大战吗?原子弹是厉害,但鄙人不怕!勃列日涅夫怕不怕,尼克松怕不怕?我不晓得,我想摸摸他们的底哩!”毛主席永远都是乐观主义者。
“主席,国庆节快到了,今年的庆祝活动是不是取消了?”周总理防患于未然,毕竟毛主席和那么多领导人还有那么多的群众集会,要是苏联人突然袭击,后果太可怕了!
“那样就让苏联人看到我们害怕了,我们可以想想办法,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可不可以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他们明白过来,我们的节也过完了。”
毛主席永远都是那么自信。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国和苏联的地震监测中心和两国的军事卫星,几乎同时收集到了来自中国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
两国同时判断出:中国又成功的进行了地下核实验和高爆实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美苏一样,在焦急的等待着中国公布核试验的消息和有关数据。这是中国进行的第八次和第九次核实验。前七次实验中国都是热列庆贺连篇累牍的予以报道。
这次似乎不一样,所有的中国新闻几乎都悄无声息,寂静的让人窒息。
这是临战前的实战检验?还是中国在努力准备着?
10月1日,毛主席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游行的队伍挥手致意。晚上,又兴致勃勃的在天安门广场和群众一道观看了节日的礼花和色彩斑斓的焰火,一直到深夜。
毛主席,真神人也!
随意一挥手,就是指挥世界的巨轮的方向!